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改作] 塞下曲(之三)

「月黑夜風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之三)〉盧綸

火光雄雄,持劍人影倚在帳棚壁上忽左即右,
古箏樂聲鉤住呼吸,你精準移動。
爐子暖著驅走北荒裡的靜,若營外一切凝住。

月已下弦落盡山稜餘成橘黃,
松針屏息。

從廄裡將匹良馬仔細解繩,匿於陰影最深處。
等待這眾人酣耳熱暈醉難醒,
心底暗算隙間的離去良機。

──只是
在身體未有個統一意識前,你手已抽動鞍繩,
幾個惶恐錯愕的臉孔烙在腦海如瞬間快照,
而馬拔蹄奔,而衛兵,而錯身的箭,
你述不出任何該仔細記下供身後流傳的浮誇故事──

一回神囚居已聚成最小光點。
心還沒止住跳動,呼出的氣仍結成霜,馬仍不停行路。

* 一作「月黑雁飛高」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esm723/3067927592/

Read more...

Monday, August 10, 2009

[有感] 八旬初颱

如原始背負的使命
她們由擁擠的最高處落下
仔細地依照人類所發明的各式量尺與算式
往更低處去

土地放棄擁抱她們
或者,
這次實在太熱情了
他說,
時間的計算刻度已在改變
這次有一百五十年初見的洪流
過個幾旬也許就會出現三世紀以來的氾濫

正當精算師們在釐清責任的當刻
她們仍滔滔地溢湧著
捲著自裸露山頭帶來的泥沙大石
 捲著未曾見證如此大雨的座座橋樑
  捲著已經安祥睡去的牲口民宅村落
   捲著你我的泡水的失溫的衰竭的心臟
往更低處去了
往更低處去了‧‧‧



※看到蘋果八月十號的頭版,心情差到不行。願跟死神搏鬥的勇士脫離危境,願待援者儘早獲救,願往生者安祥離去。

Read more...

Tuesday, July 21, 2009

在不寫情書之後

我很慶幸在這世界上並不只有一種看法,所以得以用他人的價值觀檢視、衡量,換算於所遭遇到的事情上。而我們也得以在活膩了的生活中,驚訝地發現並選用另一種早已存在(且被遺忘許久)的生活方式。

“真的好喜歡你 真希望你知道 寫一首歌給你 又害怕你聽到”──節錄自 來吧!焙焙!的《全世界我最喜歡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寫完所有的絮叨之前,想到國中時代在那間教室裏我因為情所困而在紙上寫下了第一封給妳的情書,也許是初次經歷,愛情還是唯一的信仰我不輟地想要將沸騰的愛戀情緒用每次的下筆投擲出去,以致於浮濫的地動天搖與裂心欲狂的誇飾口氣竟然爬滿了整封信紙。

好久的一段時間以後我只在少數的機會場合裡面拿起筆,意念開始延伸到鍵盤上的注音符號,以手敲擊,畫面上就把我的思想蒸騰為掛在螢幕上的文字。寫電子賀卡被視做一種敷衍了事的行為,而到書局買信紙書寫則被歸類為一種麻煩的舉動。我對生活開始提不起勁,對寫情書也開始提不起勁。

※   ※   ※   ※

浮沉、失聯於遠洋,已經到忘了計算時間的地步。我曾經有很懊惱地把自己關起來質問為什麼明明是兩個人朝我感興趣的地方旅行,這些經驗卻無法被儲存為美好的記憶。有聊不完的話題或是靜謐無語在某種程度上都能算是滿分的思緒交流策略;牽著你的手,是因為習慣上必須這麼做呢,還是我正在感覺你的指節彎曲你的脈搏跳動,或者說是我已經習慣牽你的手了。

你仔細的校驗類比式烤箱上轉盤的刻度並拿出菜譜不斷翻看,我想到料理東西軍裡面每個技藝純熟的達人都並非倚賴公式化的計算以及數個恆不變的定量來推斷一道菜需要多少的鹽分、煨上幾個時刻、以多少度俯角的方式解剖一塊用來炙燒牛排的肌理;而是憑藉著天生而賦之的感受力來衡量掌握每個細節的資訊並佐以直覺判斷:好了,是時候起鍋裝盤上桌。

我忘了跟你說其實我是用全部的心神在愛你這件事情上面,然而我也很需要即時地得到一丁點一絲毫的反饋讓我知道你我已經共同佔用這一個私有的頻率。所以我害怕付出更多,成為終場計算分數時候相對來說所謂盲目的付出者。

在麻藥退去之前,我都能忽視日常生活的任何沮喪挫折,Darling,那是因為有你陪著我。我把開心與不快樂的控制桿交給你操縱,雖然我總是希望給你的快樂多一點,讓人感覺過分甜膩到應該會遭報應的事情再多一點,我們永遠這樣互相彼此需要地在一起,不要讓如連珠的平庸瑣事擊碎座座正在浮出泡泡的玻璃融岩立燈。

我無法定奪吵架是否真的會上癮,從最後往回看來,一次次被拉高的劑量似乎都佐證著相戀的人對這事的依賴程度。我們由空中往地上被投入到單身生活裡從來就懶得關注的小事件垃圾堆中,在哭過發脾氣過後再變得理性起來,反覆地於深夜反省之後矛盾地教育自己所謂寬容的美好以及一次的讓步就是一次的失去自我(那稱做妥協)。在一次次地失去信心之後我偶爾會突然想到要提醒自己回到當初剛認識時愛上對方的那個原點,最純最純只有一種狂熱的念頭、幾乎是當下的信仰以及行星運行的法則。沒有什麼烏煙瘴氣,沒有什麼小心眼,沒有一點點割捨不下的自我存在,根本是想要跟對方融化在一塊兒的念頭的那個最初。

在不寫情書之後,這種狂熱被肢解成不耐久的符號、不被蒐藏的動作,史官無法從陷落的空間中復刻出手掌的厚度、一個偷偷的親吻、凝視風聲街景的素描,也拓不出一份說聲我愛你的音軌作為證物。

ps. Also inspired by one photo shot of Vincent's, thanks for his generosity to allow to quote here.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wiccked/416253422/

Read more...

Monday, July 6, 2009

My Dear Future Me::25

給明年此際的我,Dear future me:

現在,我要把在那塊土地上未來的事情交棒給你繼續前進。在好久的努力之後,我們終於拿到了夢想的入場券,那是從過去的每一個我們加班熬夜的結果。我確信明年的你已經在換日線的另外一邊落地生根,並且出色,不要辜負了每一個我們所給你的期望,以及我們該走的道路。

算一算日期,這時候已經是開始在公司實習的季節了。在這之前你有一些基礎建設得完成:修課、跟教授、變強、找公司實習…。雖然講起來在這年內有十足的苦頭夠你吃的,但也不啻是個蛻變的過程。

因此一來,有效地運用時間會變成這段期間內最重要的課題,「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要好好累積自己的實力、參加遊戲製作社群、或是去衝浪、參加Party、甚至是去報名演員訓練班,無論如何,這是你的決定。我們從未勸阻你去玩樂,因為跟你相同的我們明白那是沒有用的,但是請記得你的許諾、要去的遠方,以及現實面上我們與夢想的差距。

好像把氣氛變凝重了,還要提醒你,過去那邊之後記得要適時地表現自己。一定還是會有美式風格的文化衝擊,但我相信英文系的教育已經幫你做好了不少緩衝,剩下的部分,像是華人慣有的不愛表現習慣可一定要記得拿掉。

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在國外生病可不好比在台灣。記得就算再忙也還是要反省,會思考讓你隨時都能夠停下來往回看去;要堅持自己的信仰,相信自己所作的決定是對的,堅持會讓你跟其他人產生出區隔。

請加油,未來的我,這是一場只能成功的豪賭。

Be good, and be lucky, my dear future me.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garryknight/3650151941/

Read more...

Thursday, June 18, 2009

[記敘] 妳的自囚與不快樂

旅行回來後,蘭嶼的記憶還嵌在腦中,
我試著記住每個無法用相片留下傳遞給你的光闇風海月星,
留住那個完全放空掉,沒有面具沒有防備的我。
酒是給在快樂時喝,而不是澆愁用的──那浪費了酒,
違背了酒被創造時最原始的目的。

很可惜的,我想從這次旅行所經歷的黑暗開始講述,
在島上第二天我才知道,島上也是有人不快樂的。

※   ※   ※   ※

她像隻困在籠子裡的金絲雀,除了在家裡,她幾乎沒有離開過他的視線範圍之外。
我問她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既然這一切都讓妳覺得沒有停留的必要。
因為他欠我太多了,而我想要把我應得的討回來。她如此說,我沒有問為什麼。
我想她很清楚答案是什麼。

她告訴我說這是她第二次跟民宿的房客出來喝酒,
點了杯半糖冰咖啡,沒啜幾口擱在一邊,
到六分之二喝酒是個藉口,
跟半生熟的朋友交換心事,是排遣時間的過程。
月光澆在海面上隨著波浪斑駁,倒影尖的一端指向我,另一端往無際處收回還給遠方,
她話多了,忽然嘆一聲說,我好久沒那麼自由過。

※   ※   ※   ※

島上下起午後急促驟雨,二十分前我把她哄誘出門。
在海邊烤肉耶,配上啤酒,我要去,妳要不要一起去?

我整理相片,一時錯過了出門的機會,
二十分鐘後驚覺,戶外已接起雨線
猶豫之間我跨上摩托車,心想只有十分鐘路,勉強一點趕路應該還是能撐到雨轉大之前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從人願,在半路時我就被雨勢逼回屋來。
一個小時後,她們帶著淋濕的衣髮回來,哀怨的臉說著我竟然膽敢放她們幾個女子在傾盆大雨時到海邊烤肉而置之不理。

好了,別氣了嘛,我說話不算話,我不對。

※   ※   ※   ※

她跟我簡略敘述了大部分的這段歷史,
在他不在的客廳裡、在酒吧、在我離境前的機場候機室。

她跟我抱怨。
每次當我跟你們變成好朋友之後,你們又要離開了。

「我們總是來不及相識就匆匆別離,. 一次又一次地在地下鐵分手。我疲累不堪。」──盲女《地下鐵音樂劇》
嗯,我像多數的過客同樣,正當以為足夠熟悉與新環境建立起關係時,又要起程轉往下一個
停靠站。
這裡是只能短暫綁定偎依連結的過境旅館。

Read more...

Saturday, May 30, 2009

[小記] 旅行前哨

嘿,再不到十個小時我就要出發了。

自從去年柬埔寨的一天獨自流浪行程之後 (第一天只有我飛過去,第二天才跟朋友會合起來),我就中毒似地喜歡上一個人在不認識的國度、的地區自助旅行。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解決,舉凡語言溝通、生活食宿、行程規劃等等。我不是那種喜歡跟制式旅行團的乖乖牌: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的例行公事是種讓我感到相當厭煩的循環,我壓根兒不認得我旅經過的路;而想要待久一點?對不起,車上四十幾雙眼睛可是在愀著看。抱歉,我天生想要脫隊行動的劣根性終究沒能得逞,在眾目睽睽的廣大社會壓力下,我還是乖乖地上了遊覽車。

所以這趟行程的設定是要一個人去給海治療,在那個場域裡的所見,是遠眺無際的海岸以及這麼丁點的陸地,生活的節奏如一天兩次的滿潮退潮般徐緩不疾。至於治療什麼,我其實也說不太上來,呵呵。一種想要看到海、帶本書待在海灘旁一整天看海的念頭吧。而我相信一般來說,同行者通常很難也跟我有同樣的這種症頭,我想。若要同行也不如分開旅行,只共同分攤交通、旅館,雙方都需要的時候一起聊天,有各自目標的時候又能分開去完成各自心頭上最重要的事情。

這麼說來我還是謹守著個人主義的規範,哈哈。沒錯的,就是如此。

皮夾裡安放著來往台東的車票,最快近五小時、而最慢也得要七個小時的搖晃車途,泰半是在夜間行進的。我向來行前必定預先完成交通上面的規劃、旅館的預定、翻翻旅遊書做功課等,至於到了那邊後要如何過活度日,那是旅行中的問題,總歸一句話:人算不如天算,何況我也期待著發生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覺得是該以什麼來作為離開台灣之前的一種儀式,不僅僅單純是受夠了工作上的無聊煩悶,或是骨子裡留宿的旅行蟲一再發癢所致。有別於時下流行的一週單車或機車環島 (噢,對了,我討厭走馬看花的行程),我選擇往離島走,倒也不是說本島的各個景點已經看透透了,只是相較於可蹴幾的本島行程來說,離島可不是每個季節都適合去的;再者,離島的風景人文多與本島的文化有異,像蘭嶼的文化仍舊是偏向南島文化群;最後,環離島總是比環本島輕鬆多了,哈哈。

那麼,就祝我好運吧。

Read more...

Sunday, May 24, 2009

[起興] 不眠者曲(一)

我揣著一杯酒
靜謐凝視睡去的部族
世界正做著美夢
感覺不到痛

埋身在晃動陰影的半身人
從荒大陸徙居至此
捎來了諸神秩序崩毀的的消息
我們太得過且過
竟也容許入侵者輕易分享,共同生活

那些惱人的愛情哲學道德問題
還散落在黃色、與紫色月亮的軌道上隨著空氣漂浮擾動
以再多閃爍星子掩飾也無法迷惑不眠的旅人
而欽天監仔細端詳、如實紀錄每個無法辨識飛行物體的天體座標
但他們不曾對外如此宣稱
就如同從未見過一般

冒險故事的編劇應給仰望者光芒
像過去的每任導師一樣
在深淵谷地
在上古戰場
在最後旅宿
在北極冰洋

飲空匏樽裡不減的泉水
然後折一架能輕易翔空的紙飛機
我們乘著它分別遊歷兩個月球
在微醺旅行中檢閱秩序紊亂的信息

這個世界並非如此不堪
而我亦非如此容易撼搖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julishannon/2274712784/

Read more...

Tuesday, May 19, 2009

[速記] 第31屆金穗獎入圍影展影評

從上上週五的夜晚起,信義誠品六樓的展演廳就變成我的過境旅館,
看了 35 部作品,有劇情片、動畫、紀錄片,也有更多質感優於專業製作的學生短片。
沒有達成每一部都看過的的心願還是感到有點可惜,
不過,也就是這樣囉,太順遂的旅程反而有種不真實感。

以下集結了我在看過這 35 部作品之後的小心得以及評分,
沒有特別的形式,完全依照個人喜好書寫,依觀影時間排列順序:

==05/08片單==

※魏德聖影展
◎夕顏             (5.5/10)
感覺得出來是相當早期的作品,女主角是位老婦,以她的身分敘述,並穿插些少對話,
整部片的場域是陷在陳述者的所看所聽所感的世界當中。

女主角不斷提起男主人曾許過要帶她一起去美國看遍風景、找個地方養老;
和敘述在孩子小時候學英文、把單字卡貼滿整個家裡的畫面,
以及現實世界中小孩子已在美國結婚、在加拿大讀書的狀況,
映照著老婦一個人獨留於台灣,每日絮叨思念亡夫,
又與孩子分隔各地,無親無依的孤獨。

◎對話三部           (8/10)
片長六分鐘,相當短的作品,我覺得我能寫的也跟片介上差不多,
第一段的運鏡值得挑出來講,
先是攝影機繞男女雙方旋轉,數圈之後改由男女生的桌椅開始繞圓旋轉,
但我覺得繞的速度也太快了吧,煞是破壞了甜蜜的氛圍。 (太快是膩而不甜)

◎黎明之前           (9/10)
由蔡琴大姐出演媽媽!!

在死後的世界裡,感情的紛爭糾結仍然紊亂不堪,
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在這個世界上,或者在那個世界上,
只是這次沒辦法一死了之了。

夜間行駛的老火車很有舊時代的感覺,
還挺像往另個世界的交通工具似的。

◎賽德克‧巴萊         (10/10)
沒什麼好介紹的,也沒什麼好評論的,
欲看此片的請上 Youtube 搜尋賽德克‧巴萊。


◎七月天            (10/10)
完成度很高。一開始就把結局的片斷剪出來,雖然讓我誤會在翻雲覆雨的那人是主角。

這部片有點讓我重新思考一些價值,
我總是不能確定是不是走到對的道路上,而我只能不停確認自己快不快樂。
但眼前的快樂沒法替未來背書,也就是說,這是無關的兩個要素。

另外一點是我很堅持要讓自己犯錯,即便一些“長者”提點這樣做是行不通的、是錯的。
唉,我很固執,真的。

◎整體
連續看了五部魏德聖的作品後,
一個觀察是他即便在沉重的片段中,也會適時插入笑點以舒緩觀眾看的情緒。
(但看完怎麼心情還是不太好 -___-")
然後有讓我對魏德聖的評價轉好,可能海角七號拍成這樣真的是有他的策略在的吧。

==05/09片單==

※動畫片
◎彩虹的缺口          (8/10)
用可愛的卡通動物片討論自殺的議題,在死亡解脫後就是自由嗎?

◎紅色月亮           (5.5/10)
不喜歡,相當老梗的題材。

◎根              (11/10)
好難懂的一部片,囧。跟導演確認過其中的符號後才大致拼湊出這部片的意象。
原本給 12 分的,但扣一分是因為如果可以做得更好懂的話就好了。

◎幸運兒            (9.5/10)
導演自身故事的反射,旁白也是導演模擬牙牙學語的童音,
在沒有明確旁白的指引閱聽人之下完成這部動畫,其中不乏許多有趣的片段。

◎歐椰             (3.5/10)
比喻藍綠兩黨鬥爭,要等到看完最後一個鏡頭才能理解導演的比喻。
唯僅有製作主要元素,動畫的背景等細節上毫無著墨,重於傳達 motif 但絲毫不精細。

※劇情片
◎上學             (10/10)
女強人型的單親媽媽出演為整部戲大大加分!
(後來 QA 時從導演那得知演員是南山人壽的經理,也是單親媽媽)
在每天上學的短短一段車程裡面就能呈現出導演想討論的議題,是相當精采的一部作品。

◎可以跟你在一起嗎       (6/10)
怎麼就是要拍駁二最醜的地方呢... 唉。
節奏相當地緩慢,其中有幾場戲的運鏡很破壞說故事的氛圍。

◎霍普先生來不來        (7.5/10)
很有「等待果陀」的影子,而的確跑結尾字幕的時候也是有附上一行
inspired by "Waiting for Godot"
但幹麻設計成兩個人都是要等修東西的工人 -__-"
不論音樂跟景的顏色都蠻美的。

==05/10片單==

※實驗片
◎歇後風景           (5/10)
還~ 蠻粗操糙的。不過導演也坦言講是因為預算的問題,沒有辦法做太多的呈現。
導演所想傳達的三個議題老實講並沒有很清楚地被呈現出來,
是後來 QA 她才把她想傳達的訊息整理一下的。

◎動物私語           (2/10)
我很難接受這整部片都是用 Montage 的手法來表現,尤其這部片還長達 18 分鐘!
根本是虐待閱聽者!

◎Milk Man           (9.5/10)
導演在 QA 的時候很不會詮釋她的作品,
應該要在家裡先偷練預想好觀眾會問什麼樣的問題,以免看起來很手足無措。
我很喜歡幾場的鏡頭偏著詭譎的綠色,
製片說是因為那是用正負片來拍,所以洗出來後顏色會比較漂亮。
然後其實導演沒有埋太多符號下去,純粹是我想太多了 XD

※紀錄片
◎獨立之前           (8.5/10)
紀錄都市原住民的議題:高砂國事件 http://0rz.tw/06WkN
唉,溪洲部落跟三鶯部落的回憶又上來了,
結束之後跟導演小聊了一下,怎麼說呢,就無奈吧。
What else can we do?

導演的鏡頭幾乎是不介入的中立第三者角色,
很少看到紀錄片不那麼帶個人情感的。

ps. 我很訝異 wikipedia 居然找不到任何能讓我 reference 高砂國事件的頁面...

◎再見越南,再見台灣      (9/10)
一改我曾經看過的所有討論外籍配偶議題的紀錄片觀點,
這部片花了比較多篇幅在討論一個娶越南老婆,並定居在越南的台灣人,
他到越南之後的生活、學習語言,以及婚姻上所發生的事情。

※學生作品
◎練將/Teen Patron       (8/10)
對導演打入練將者世界的用心感到相當佩服,
我相信不少觀影者都察覺到,鏡頭實在是靠被攝者太近太近了。
在這個作品裡討論到上班族較無機會接觸到的八家將次文化,
以及所謂流氓、壞小孩的定義。

◎裙子/The Skirt        (9.5/10)
輕微的女同向小品,在青春期時好朋友與喜歡的人這兩種身分的拉扯。
我喜歡導演讓 214 的出現總是存在著一定距離,
沒有對話的朦朧是愛情讓人吸食成癮、難以戒斷的所在。
演員的幾個小動作很可愛也很貼心

◎百獄/Nirvana         (10.5/10)
如果說《裙子》是只有女生才懂得的話題,那麼百獄就是只有男人才懂得的那種遺憾。

在死後我又回到了我的人生輪迴裡,這一我擔演著父親的角色,
「為什麼你總是不肯跟我說話呢?」
「為什麼我沒辦法讓你親近我?」
「我想要抱你,可是…」
開車穿梭過靜止的隧道,溫柔的燈管黃光一次次掃過擋風玻璃,
你在這反覆的風景中睡著了,在副駕駛座上睡著了。
偶爾,在駛往大寮工業區的橋上,車行過一個窟窿將你震醒,
仍舊是安靜的對話襯著警察廣播電台的路況導航呢喃。

◎夢打牆            (8/10)
夢中,我接連在一連串的夢裡醒來,原來醒來之處還是夢、還是夢。
哪裡是現實?

◎Paper Trick          (7/10)
由真人演出開始,導演引入課本塗鴉進入鉛筆動畫的小時候的世界,
我們在玩捉迷藏。

音效稍嫌突兀,大致上有發展成故事但可以加強。

==05/11片單==

※劇情片(數位類)
◎消散             (8.5/10)
許多地方有 bug, 不連戲,
像說明明是晚上了但下一鏡陽光居然從走廊的窗映射進來。
有些對白聽起來違反常理,像是拿往生者開玩笑當有趣,
人走丟了居然第一件事情不是打手機等等…

◎搞什麼鬼           (11.5/10)
導演從後設的角度看待(批評)拍鬼片這件事情,
並巧妙地嘲諷了許多經典鬼片所曾運用的梗,
讓觀眾又被驚嚇又是好笑又是感同導演的黑色幽默。

所謂真相大白的「回馬槍」亦是導演想嘲諷的要素之一,
但導演自己在劇末也自己補了一記不甚有力的回馬槍給觀眾,
既無震撼效果,反而摑了自己一巴掌,對整份作品是扣分的。

※劇情片底片類
◎闔家觀賞           (9.5/10)
我有被最後的一分半鐘弄到眼眶泛紅,這三個演員的殺傷力真不小!
ps. 這才是夠資格的回馬槍示範。

這個秘密在三個家人之間所造成的張力應該可以更加經營一番,
總覺得爆炸的速度太快了,而且前面的篇幅都是在騙人用的 -___-"
不說太多了,很值得一看就是,有桂綸鎂出演喔 :D

◎憂鬱森林           (8/10)
其實我覺得很老梗,到底是生態議題已經被炒作到大家已經彈性疲乏,
還是我不認同這樣的未來會存在於可見的時空裡。

服裝/道具很精緻,尤其是導演的預算又沒有很多之下,
很多小細節是會讓人相信那是在未來世界的。

◎匿名遊戲           (10/10)
如果將類 PTT 的 BBS 系統移植到真實世界裡,
那會是個怎麼回事?

裡面大量運用 PTT 鄉民們所熟稔的語彙:原 po 是正妹、沒圖沒真相等,
類似 po 文的張貼動作,與在文章之下挾便利貼的推噓文,
鄉民的討戰和趁亂告白行為、亂版後鄉民求板主砍去自己的(祭品?)文等被精準重現,
此外,佈景的設計、光線、整個空間場域都會再再暗示觀影者:那是個真實人生版的 PTT

結尾結的很棒,雖然我的專業知識告訴我說,就拿備份出來壓回去就結了嘛 -___-"
哈哈!
樂衷於當鄉民的各位請務必去看此片。

==05/14片單==

※劇情片(數位類)
◎曬棉被的好天氣        (10.5/10)
跟下一部《跳格子》一樣,其實都是已經在公視的人生劇展裡面看過了。

第一次看的時候,結尾開始跑演出名單的時候,
我有點驚訝地覺得,啊,已經結束了喔?
整部片的敘事手法沒有很強的力道、沒有什麼企圖去想要告訴觀眾什麼道理,
遙遙地與片名相互呼應。

但我覺得 就是因為平凡而簡淡,
面對兩個孫子不是藉口要讀書就是出去跟女朋友玩,
而大抵也有靠孫子不如靠自己的想法萌發而生。
那個在每天生活不離家附近自己勢力範圍,
不識得字,出席喜宴還要穿得整身透紅的阿嬤,
默默地練習攀摹喜帖上的地址,
就獨自一個人出門,頂著一把刺繡紅傘遠去到台中喝大表姊的喜酒。
然後畫面淡出。

◎跳格子            (10.5/10)
很有趣的一個反向思考。
雖然相當不可能發生啦 XD
尤其當阿宗把以蓮違規停在紅線的車用拖吊車移到路旁的停車格時,
路旁的民眾都看傻眼了。

◎無障礙            (8.5/10)
影片的質感上,給我一種說不出來的不精緻感,
不曉得是運鏡的手法還是怎樣。

我喜歡導演營造小郭在他自己的世界,
建築他的世界的那幾個場景,
像是把茶葉蛋仿香檳塔堆疊,最後再仔細地淋上茶葉蛋醬汁,
有一種憨憨的喜感。

故事中的骨牌是牆的符號,
當最後一景,風吹動百葉窗推下球骨牌開始倒下,
牆瓦解了,
但是立在終點的人型沒給骨牌推倒。

算是還蠻刻意安排的手法啦。

==05/17片單==

※紀錄片
◎火線任務           (10/10)
看這部講述二三十年前歷史的紀錄片我卻不止地掉淚,
怎麼說呢,因為一些時空巧合,我在三十年後又牽入了其中一些人的繫結裡。
三宅友子、小林隆二郎、梅心怡、艾琳達…

我比較算是宿命論一點的人,當這些訊號匯集起來,
有種被命運選定的感覺…
好像真的已經輪到我們這一代為台灣做些什麼了。

◎河內.雲林.胡志明      (9.5/10)
討論女性新移民到台灣之後所面臨的事情。
其實還蠻多作品是討論這個面向的議題了,
由於這一部紀錄片亦沒有額外突出的地方,故不多做評論。

※學生作品
◎雞尾酒            (7.5/10)
真是辜負了我的期待,唉!
原本想說被列為超限制級是有什麼特殊的呈現表現方式,
或是感挑戰這種尺度的劇組應該會帶給觀眾很新的體驗才對,
結果就是,嗯,大約三條主軸在交錯吧:
交歡時的情慾、驗出 positive 後雙人關係間的緊張、還有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沒了。

我覺得最厭煩的是整齣戲一直重複副作用的病名,不過只有這樣也就算了,
在最後安排了多軌同時敘述病名,我想說這是特地強調用的,那也就算了,
結果有一軌特意調成喇叭破音時的音效,一直一直破音,
實在是把我的興趣跟耐心都給磨光了。

期望太高的結果就是這樣子吧 -___-"

◎肆月壹日           (10/10)
我還蠻喜歡這部短劇的,
音樂舒服好聽,也沒有任何對白,
摘自胡淑雯《哀豔是童年》的小句做成黑白字卡插入傳達,

導演根據她們的訪談,女性在墮胎的那一刻,
心理層面上的壓力其實沒有比在之後日子裡回想起時,所帶來的衝擊來得大。

有幾幕是到現在我還有印象的:
藍藍的天,但是灰暗暗的
小樓開窗,但是風吹不入
還有被挖爛的水蜜桃,其實這個符號就有嚇到我了 :Q

淡淡地逝去,但有些怎麼樣也消逝不了。

photo source: 第31屆金穗獎官方網站: http://www.ctfa.org.tw/31GH/films/index.htm

Read more...

Monday, May 11, 2009

[再現] 輪迴

都過那麼久了,你不打算回去看看嗎?

在死後我又返入人生輪迴,這一次擔演父親的角色,
「為什麼你總是不肯跟我說話呢?」
「為什麼我沒辦法讓你親近我?」
「你應該是討厭我吧?」
你還是不肯跟我說話,父親的我不帶語氣地向年幼的我描述著。

是從哪時候開始我們的關係逐漸轉壞,
我再也沒帶你去釣魚,
你也開始在我們爭執時回起嘴來。

開車穿梭過靜止的隧道,溫柔的燈管黃光一次次掃過擋風玻璃,
反復的風景抱著你在副駕駛座上淺眠,
偶爾,
在駛往大寮工業區的橋上,車行過一個窟窿將你震醒,
冷氣緩緩地出風吹著安靜的對話,警察廣播電台的路況導航呢喃。

我們常在送完了那家店的貨之後,
轉個彎到下一個巷口買大腸包小腸配杯綠茶當點心充飢,
還會記得,
在台南市的一家鹹酥雞,你最喜歡他們的炸黑輪片,
看你吃飽開心了,然後轉車悠悠向南返家。

都過去了。

※ inspired by《百獄》

photo source: http://nirvana2008.myweb.hinet.net/P20.jpg

Read more...

Thursday, April 30, 2009

[書寫] 有史官

有史官日復一日記載每個敗帝國的興榮衰壞。
重複書寫抄襲前史,
在開元天寶、在嘉慶咸豐年間,我總覺得有些浮光必定曾在腦中掠過拓下。

書寫者從不可考的時代拾起史官的志業,
以秘密的方式流傳,
採擷不為統治者悉知的語言編撰成文,
在殘簡的郭公夏五,補上一段病人夢遊的遺忘史。

我搖晃筆桿於時光的甬道彳亍行路,
專門紀錄酣睡時的咕噥囈語,
以及每一個等待著的流離。

※   ※   ※   ※

看到溫炳原那天在松菸老樹上叫喊的畫面,
那時的我謝絕了朋友的邀請,
選擇不參與,不去紀錄,不一同呼口號。
我放過這個絲毫無能為力的機會。
在這個時代,它也將像樂生療養院、像三鶯部落、
像是被排擠在這個美好無瑕社會邊緣的看不見的風景,
然後成為所能被我們記憶的,
被無限重複翻印的悠閒河邊單車道以及擺渡人潮的捷運站。

但我看到他在樹上無助呼喊的表情心頭踏實地皺了一下,
「公權力」將他束縛圈繞起來,
我們都有辦法預測接下來的老梗劇情,即便該死地我們仍然相信事情有所轉圜。
知道的,當萬有成灰的時候,
「我很不甘心」和著不會掉出的淚水,
已經沒有另一句陳述還更能表現他的失望絕頂。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ejpphoto/2787249906/

Read more...

Thursday, April 23, 2009

[夢想] +n

數月前,路經台北街頭,一輛公車側身的橫幅廣告攫獲我的視線。
綁馬尾的女子剛運動完,喘氣,身上不止地冒發汗水,
她的這個瞬間僅以乾淨的黑白配色佔去版面的正中央。

楊丞琳, 10
仰臥起坐 50 下 + 10,
慢跑 10 圈 + 10…
要求自己做到比原本的標準多 10,
這才是我的標準!

Impossible is Nothing.
如此的信念原來被我與他人同時擁護並實踐,
對於這個演偶像劇、主持、又當個歌手的小女生,在印象裡增添了幾分好感。

在體育的世界裡,因為健康因素,我只被允許做兩種運動:
游泳跟重量訓練。
例如 700m 或者每組 10 下,是最底限的訓練量,
在達成之後依當時的體能狀況額外加上 n,是對自己的要求。
多出這個 n,意志力僭越出想像國度能支撐的版圖,
我忽視滿弓拉長的肌肉傳遞酸痛,疲憊的身體就往不可能的邊線推移。

※   ※   ※   ※

直到日前朋友跟我說:
其實我很羨幕你,都能一直走在自己想要的道路上。
才真的靜下來往回看這一切。
很清楚、明白,即便現在的我,跟未來那個將要變成的我有好幾個數量級的天差地別,
我還是要往那個地方去。
現在,感到不知所措的時候我思考著,愛因斯坦是為什麼成為愛因斯坦的?
該如何在下一個跳躍後,承接每個巨人肩膀上所擔的重量。

就像在沙灘拖著輪胎練習跑步的概念吧,
將抗阻再多調昇五磅,
因為遠方太遠,手指只能不停地在鍵盤上來回穿梭敲奏一本又一本更困難的練習曲,
精算出現在與未來的差距,攤提折銷,
總要繼續變強才行。

與我相同的行路夥伴,
都是有自覺才會走上這條修羅道,
那我只好也把不可能的世界逐步侵占成為領土,

你知道的,
Impossible is Nothing.

photo source: http://www.adidas.com/tw/adiworld/women09/index.asp

Read more...

Thursday, April 9, 2009

[敘寫] 2009 的春天吶喊

這個清明節回高雄,
意外地鄰居家有車要去鵝鸞鼻,就隨之跟著往南方行。

出發前告訴自己要去給海治療心情低落,
把被霉斑細菌竊佔的房間打開曬曬太陽,
回來後得要恢復以往的銳利眼光與敏捷意志,
享受音樂享受酒享受二十幾歲裡最後這個自由的夏天。

一路上行經春浪機場、春浪貓鼻頭,今年還多了個墾丁吶喊,
清涼的比基尼跟赤膊上身是在這城市裡首選的白日衣著,
兩三人群恣意穿越車道緩了行駛速度,
車陣壅塞自南灣延伸穿過墾丁大街,駕駛索性就享受這緩速移動的油門,
搖下了窗戶拿起相機開始對外拍並吆喝我們看這個跟那個。

抵達時候已近下午四點,
還沒輪到 A 舞台重要的大牌明星表演,
台下一落落的隨意坐、躺在草地上,
跟我未達前腦中所虛構的人潮擁擠,隨音樂節拍肢體摩擦的畫面大相逕庭,
看著人手一大砲,捶心肝後悔沒攜上我的愛將 D80。

綠草被踩踏的味道漫在空中成為這裡的固定背景,
越過另一個山頭,離入口越遠的是越不知名的樂團在表演,
沒有特定的目標,純粹基於音樂性與我有興趣的主題評斷,
聽得順耳便留下多聽幾首,或者前往尋下一個供我駐足的舞台:
搖滾還是抒情,正規編制或是用大提琴撥奏來取代 Bass;
呼喚支持圖博自治的人民對抗中共,敘寫台灣經濟蕭條的失業悲歌,
或者是半夜三點半突然好想吃一碗碗粿的牢騷。
在這邊佇著一座座只營業三天的 live houses,
提供每四十分鐘就輪替的舞台供人表演,
這是我在 2009 的春天,覺得哪裡都無法與之比擬的吶喊。

photo source (L): http://www.flickr.com/photos/huangsherbet/2412557611/
photo source (R): http://www.flickr.com/photos/xiangting/2409819554/

Read more...

Wednesday, April 1, 2009

[檢閱] my writing passport

洗澡的時候想起大一國文下學期,高莉芬的漢魏六朝詩選,
第一節課吧,她就叫我們分組,寫下每個人心中覺得詩(像)是什麼。

我寫的約莫是 (文字細節有若干改述,但關鍵字不變)

詩像被熬煮的一鍋屍水,將詩人苦悶無聊的咕噥匯聚起來;
又像個含有惡毒的膿包,針扎下去就迸發其不可聞。
相較於同學,我當下覺得自己寫得太…自以為了點,
大家都寫說詩像樹木的年輪、詩像流水/浮雲之類的而已,
不過以上都不是寫這篇的重點。

然後記得可能是大三的時候,我熬夜到四點多,起身往廁所行走,
一夜沒闔眼的我,傻傻地看著窗外魚肚白出來之前,
天色的漸層:朱紅、桃紅、暗紫、淺藍、湛藍、靛藍,
在意識到自己發愣後,就急忙地趕回房間把情緒轉譯出來。
沒錯的話,
那篇是在我大一大二寫過多少篇為情所困的文字之後,首次寫的非關感情。

在後來的三年中,誤打誤撞地進入西洋文學裡,
讀過意識流,用自己的視點分析推敲文者的心思,
那陣子我索居在愛爾蘭暮冬的灰裡,沿著密西西比河邊築一間簡易木屋。

看了舞台劇、藝術展,走進一座座歷史的、和看不見的城市,
我開始書寫它們,
拓下黎明晨鳥掠過的天幕、山城街燈與海港漁火、風拂過,轉印在心上的蝕刻光景。

這些文字跟著我成長,
我知道,理解,而且同意每個時間點的用字遣詞,
將它們蒐集起來,看著以前的歷史,看看現在的自己。
想起了大一時代的我,對於文字的信仰,對於自溺於享受感情帶來的折磨之中。

現在的我,覺得對於情感的書寫是種治療過程,
而對於非關感情的書寫則是種對現在的責任:
我有必要面著螢幕,花一兩小時,紀錄那感動我的閃逝瞬間,以免未來的我後悔。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shnjerry/2804724119/

Read more...

Thursday, March 19, 2009

[單數] 逃亡

前夜嚴重失眠,
趴著、仰著、側著身抱枕頭,仍消除不了丁點讓我繃著神經的緊張焦慮。
問自己,真的就這樣子決定了嗎?要決定了吧。
我在黑色的船上策劃一宗密謀,
揣度思量……

我是個很矛盾的傢伙,
一方面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想要總是順利地走在道路上,
一方面又對路旁分歧出去的道途感到不試可惜。
有時候覺得,我的人生就這樣定了嗎?
像在歐式平面上給定的點與向量,朝哪邊迸發之後,就非得向無盡的邊線延伸。
不如給條多項式吧,在地圖上隨心所欲地標出點,那就是我會到達的地方。

後來說服了自己逃亡,
因為 Even 最重要的地方,不就是很特別嗎?
困在這邊兩年多了,完全想不到去年的主軸是什麼,前年的大事又是什麼。
相較於大學時代的充實生活,
我討厭,我恨無法從一群人中辨別出自己來。

畢竟多當兩三個月的工程師並不會讓我多得到什麼收穫,
拿它來交換個全新的際遇,面對不同的人,過一段不同的生活。
在出國前餘下的四五個月裡,
無論做什麼,就算失敗,成本都是最小的時候,
反正定時器一響,我就得要飛過去太平洋的另一邊,續上已設定好的路。
所以,環島也好,春吶也好,站上舞台也好,當 model 也好,
現在不做,再讓個五年、十年,等到空閒之後也早已失去契機。

我要到另外一條路晃晃,
從現在開始。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ph0t0s/64175140/

Read more...

Monday, March 16, 2009

[Way Back] 花季

You can see clearly only with the heart... The essence cannot be seen with the eyes...The Little Prince
來到台北之後,扳手指頭算出現時已是第七個春天。
忘了是在哪年開始想牽著一個人的手,上陽明山,
看山櫻花盛開、拍松鼠機靈地跳動、躺在草地曬曬太陽,庸閒地過完下午。
但可惜這願望從來都沒實現過。

今天上山路,坐在公車裡搖搖晃晃,
在酣睡補眠之餘,因為跟友人聊到感情的事,
又習慣性地將這三年的風景拿出來檢閱,
檢閱我的失敗。

很介意到現在沒有一段感情結束之後還能當朋友,
雖然我歸咎於當朋友的條件比情人要高出很多,很多。
───我們必須要交換秘密、
  必須要同等地難以理解與溝通、
  必須要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我們理解並認可這點只流於形式上的聲明)、
  ……。

羨慕那些在一起被互相馴養兩三年、更久的人們。

反覆閱讀小王子與狐狸的相遇。
我懂每句話語背後的涵義,我記得吹過金色麥田的風聲,我知道那朵玫瑰花為何如此珍貴
但不曉得為什麼總無法與我愛的人好好地建立關係。
我覺得羞愧於重提到這段童話故事,
是我沒有能力豢養,以及被豢養。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ctankpictures/3097658930/

Read more...

Tuesday, March 10, 2009

[附點] The place I belong.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龍應台〈山路〉
那天在睡覺之前,我反常地開了信箱檢查,
一封未讀過,來自 UC Irvine 的信靜靜地躺著。

以為是提醒什麼文件缺繳的,就直接點開直到目光掃進前三個字元...

這應該就叫血液沸騰的感覺吧。
心臟連續打著重拍,脖子上的血管開始放大,
感覺到管線裡輸送的液體加溫,衝撞壁脈,
它們僅在微毫秒的時間差裡就衝上我的腦門。
耳朵脹紅,喉頭低吼長音,
在平常如昨夜的晚上拿到進入世界的第一張門票,讓我是再驚喜不過。
這兩年的停滯總算有個終點,
在泥沼裡,我陪著黑渡過長夜。幕轉,現在已從穹頂打下一盞救援的舞台燈。
Dear Huang-Yao Cheng,

Congratulations! On behalf of the faculty in the Bre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we are pleased to offer you graduate admission to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beginning Fall 2009.
但申請入學也只是留學旅程眾多挑戰裡其中的一關而已,
的確,我的狂喜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後續的財務/獎學金的問題給困住。
選學校、訂機票、弄簽證、體檢、選課、行李;下飛機之後的新環境,文化、生活...
我已可預見這些事情將困得我心煩,
將會在幾個沒有中文字的夜晚抱著枕頭,與不熟悉的天花板問候道晚安。

支持我一切瘋狂行為的是我的夢想,我的堅定信仰──
用人生去豪賭一番,做個美國夢。
因為這是我所求的未來,這是我該踏上的冒險旅程,
這是我該走的路,該去的遠方,該一個人過的關。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kodama/4541509/

Read more...

Tuesday, March 3, 2009

[映畫] 旋轉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拎起手,向左踏六角形步伐沿逆時針繞舞池旋轉,旋轉,旋轉。
詮釋這首歌這個當下這個流動這個你同我暫且歸化作一體的時刻,
蹦恰恰 蹦恰恰 蹦恰恰 蹦恰恰,
腦中壓著被灌輸好的成見:三拍子的音樂代表著愉悅快樂,弦樂是柔漫,鼓聲是意定。

週末去小巨蛋看國標舞的表演賽,讓我又有點手癢想再去學國標。
雖然說是亞太區的比賽,不過倒是許多隊伍來自台灣及大陸,
其他國家的參賽者數只能說是略為綴花而已。
職業組的表演普遍不錯,到了業餘組的部分很明顯地能夠立分良窳,
有些則因為感情相當融洽,在跳 Waltz 的時候,有默契地整坨撞在一起和稀泥,
有些舞者的動作則不輸職業,切得相當乾淨到位。

※   ※   ※   ※

旋轉,旋轉,
我想到在台北異想的《自轉》,雲門編了一支舞要紀念六四天安門廣場上受害的大學生,
舞裡,鋼琴厚重地轟炸敲擊哀歌,
羅曼菲於台上不停地旋轉,優雅輕柔地旋轉,用生命的執力在連續旋轉,
她要說什麼,如果這念頭已不是用說用唸文字用歌唱能夠表達的話?
深夜裡,我眼眶漲著淚水,
雖然當下沒法領略,憑著原始的訊號,我像在那段與畫面反差極大的不自由裡曾經活過
在疾如驟雨的鋼琴聲底拼命旋轉,多似於困獸之鬥
而樂聲緩於止靜的慢板,她撩起衣裙劃出道弧線,用一種堅定信仰的眼神愀著,
自轉,就不再囚於鎖枷。

photo source: http://flickr.com/photos/milonga818/3072964172/

Read more...

Saturday, February 28, 2009

[想念] Promise what?

之前,有人喜歡我,我也對他有著好感,
好抱的身體,柔軟的嘴唇,以及初步看來是調和的頻率,
整夜擁著他入睡,是一點也不累。
但我告誡自己,出國前還是別再談感情的好。

一方面,同洪阿布說的,我已好久沒體現單獨的滋味,
一個人的電影,
一個人的旅行,
一個人的雙人床,
一個人的黑夜到黎明,與書冊共眠。

另方面,我沒法在這僅剩的幾個月裡,再走一次愛情的過程,
怕自己到時候拿得起又放不下,
怕我沒法許承諾。

他要我許承諾。
但我不清楚能給什麼,
給一張交換未來的票券?
給一個定下來的希望?

害怕被愛情陷住,我常常問自己,
要是登機的那天找不到離開台灣的理由,那該怎麼辦?

photo source: http://flickr.com/photos/inkswamp/67393223/

Read more...

[雜湊] 暗戀‧桃花源

記憶中是大學時代就已經讀完這齣戲的劇本,
但沒有印象是因為什麼而讀到的。
也許是芳汶老師的中國古典情詩欣賞,
或許是高莉芬老師的漢魏六朝詩選,
搞不好只是我哪天興頭來,糊裡糊塗地借到了這本百年巨作。

我懷疑其實我看了表演,
好似記得《暗戀》最後一場戲裡,病床鋁框的質感,
但或者只是順著劇本閱讀,
我腦中的演員就自動地在黑色布景的舞台上對話起來,
頁上還如此地印著江濱柳生末的喟嘆:

那麼大的上海,都沒有阻擋我們認識,
在小小的台北卻把我們難住了。
舞台上一邊是喜劇、另邊是悲劇,
混作一塊時,又悲又喜,笑鬧、詼諧、胡搞,卻又連作一氣。
場中還穿梭著位不知名的女子,指名要找劉子驥這個人。
還記得那時看完後,
一直在思索為什麼劇本中要加入這個神秘女子的角色,
到上海,到台北,到桃花源裡找劉子驥,
是否她闖入了對於她來說的桃花源而不認得回返武陵之路,
或者她同樣地,也被時代拆散,也被這麼一個小小的台北給難住了?


photo source: http://flickr.com/photos/easternjourney/123151171/

Read more...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手記] 反復的起誓宣言

兩個星期以來,我試著調整自己的步伐,
做一些小小的改變。

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平凡,所忙的事業不再讓我感到興奮,
日子每日每夜耗度,而所冀存的機會明滅閃爍,
一直以為我是那種可以把驚嘆號別在我身上的傢伙,
但卻有那麼點被困住,老實地說。

一個小時前我發現今晚有了靈感想寫什麼,
但我又好像不打算寫些什麼 (持續分心)
只是有意地分出一個角色觀察自己所接受到
的知覺、情緒,
然後試著去分解下意識讓自己無所事事的原因:

手會想去點遊戲的視窗排兵攻擊,
眼睛會去看另一個螢幕有沒有新的 msn 訊息,
(事實上我已經受不了自己這種行為乾脆把另一個螢幕關掉)
想到咖哩還沒有蓋上蓋子,
或是冰箱的布丁可以打開來吃等等…
我早就列出幾個可以改變現在這種糟得像 shit 生活的方法,
只是少了那麼一點勇氣,一點衝動,
拿刀子把自己逼入那個會令我快樂的一城之地裡。
需要一顆勇敢的心臟,
也許得由我尋找到它,才能開始跟著桃樂絲旅行。


photo source: http://flickr.com/photos/xiaopingguo/2827928936/

Read more...

/whois Even

正職工程師/半吊子詩人。

有著奇怪而難以妥協的堅持及理想,聲稱自己的文字只為自己服務。目前的理想是出國當遊戲工程師,賺夠錢後回來自製遊戲、開公司。

特別關注:人-土地-歷史。

嗜好:台灣文學/歷史、Jazz、哲學、遊戲、以及每天花一個小時來反省自己。

擅長:邏輯、程式寫作、版面設計、欣賞美好的事物並捕捉氛圍。

最想要的頭銜:The Storyteller, The Artist, The Director, The Dreamer, The Creator.

最想精通的語言:日語、西班牙語、拉丁文、法語。

Histo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Sep. 2009~)/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政治大學資管系/高雄高級中學/高雄市立鼎金國中/高雄市立中山國小。

My Escaping History

Recent Articles

Counter

Comments

Hey, Be My Friends!

Followers

Quotation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it takes its origin from 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

--William Wordsworth

About This Blog

  © Blogger templates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 本 blog 依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版之授權條款釋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