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閱] my writing passport
洗澡的時候想起大一國文下學期,高莉芬的漢魏六朝詩選,
第一節課吧,她就叫我們分組,寫下每個人心中覺得詩(像)是什麼。
我寫的約莫是 (文字細節有若干改述,但關鍵字不變)詩像被熬煮的一鍋屍水,將詩人苦悶無聊的咕噥匯聚起來;
相較於同學,我當下覺得自己寫得太…自以為了點,
又像個含有惡毒的膿包,針扎下去就迸發其不可聞。
大家都寫說詩像樹木的年輪、詩像流水/浮雲之類的而已,
不過以上都不是寫這篇的重點。
然後記得可能是大三的時候,我熬夜到四點多,起身往廁所行走,
一夜沒闔眼的我,傻傻地看著窗外魚肚白出來之前,
天色的漸層:朱紅、桃紅、暗紫、淺藍、湛藍、靛藍,
在意識到自己發愣後,就急忙地趕回房間把情緒轉譯出來。
沒錯的話,
那篇是在我大一大二寫過多少篇為情所困的文字之後,首次寫的非關感情。
在後來的三年中,誤打誤撞地進入西洋文學裡,
讀過意識流,用自己的視點分析推敲文者的心思,
那陣子我索居在愛爾蘭暮冬的灰裡,沿著密西西比河邊築一間簡易木屋。
看了舞台劇、藝術展,走進一座座歷史的、和看不見的城市,
我開始書寫它們,
拓下黎明晨鳥掠過的天幕、山城街燈與海港漁火、風拂過,轉印在心上的蝕刻光景。
這些文字跟著我成長,
我知道,理解,而且同意每個時間點的用字遣詞,
將它們蒐集起來,看著以前的歷史,看看現在的自己。
想起了大一時代的我,對於文字的信仰,對於自溺於享受感情帶來的折磨之中。
現在的我,覺得對於情感的書寫是種治療過程,
而對於非關感情的書寫則是種對現在的責任:
我有必要面著螢幕,花一兩小時,紀錄那感動我的閃逝瞬間,以免未來的我後悔。
photo source: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shnjerry/2804724119/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Post a Comment